各经济体一季度GDP对比FOMC决议鹰味

来源:方正中期期货

作者:李彦森史家亮陈臻

  一、国内经济解读

  国内方面,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非制造业和综合PMI全面低于50荣枯线且弱于预期。制造业PMI所有分项均下行,主要分项表现极弱,仅强于年2月疫情期间。供需同步走弱的同时需求更弱,净需求指标加速下降。下游库存水平上升、上游库存水平下降,被动加库存迹象显著。非制造业中,建筑业和服务业PMI均下降,但前者或仍受到基建等方面支撑降幅相对小。4月数据更多反映出建筑业和服务业的供给、需求环比跌幅扩大的情况。央行本周净回笼亿元流动性,其他政策变动不大。决策层再度强调坚持“动态清零”,可能令金融市场对短期经济受到冲击的担忧增强。国常会则部署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总体上看,国内经济短期仍受疫情影响,4月制造业受疫情冲击程度明显放大,企业生产经营受阻。但5月将有所好转,继续   

  风险事件方面,海外影响基本解除,焦点主要还是在于国内。由于4月疫情发展超预期,市场对疫情消除、经济修复的预期推迟到5月。随着复工达产政策推进,制造业或已进入增速底部,但服务业仍不乐观。如果5月上海封闭管理措施放开,系统性影响将会下降,但修复程度仍需要   二、全球宏观经济分析

  (一)各经济体一季度GDP对比

  近期,美国、中国、欧元区、韩国、新加坡和越南先后公布了年一季度实际GDP总量,按照美元与本币一季度平均汇率折算,分别录得4.93、4.03、3.03、0.4、0.09、0.05万亿美元。

  

  1、美国近7个季度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美国依然在全球经济中独占鳌头,今年一季度实际季调GDP录得4.9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但是环比下降0.4%,远低于0.07%的预期。原本市场推测即便美国经济一季度环比增速放缓,至少能保持正增长,然而最终环比出现负值依然令市场颇感意外,同时中断了自年三季度以来连续6个季度环比增长的良好复苏节奏。虽然一季度GDP环比下滑,但是“个人消费支出”和“国内私人投资”两大分项表现强势,这点同样在美联储5月议息声明开篇就有所提及。一季度美国季调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创造的GDP总量录得3.48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录得4.7%和0.7%,对于GDP的环比拉动率达到0.46个百分点,创近三个季度新高;季调国内私人投资创造实际GDP录得0.98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增速分别达到10.8%和0.6%,尤其同比增速创近9年次高,对于GDP的环比拉动率达到0.11个百分点。造成美国一季度GDP环比负增长的主要是“商品和服务进出口”和“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两大分项。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已持续数十年之久,导致美国常年贸易赤字,尤其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年三季度起“商品和服务进出口”产生的GDP负值规模持续扩大,尤其今年一季度同比和环比扩大25.7%和14.2%,对GDP的环比拉动率下降0.8个百分点,创年四季度以来新低。实际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创造的GDP总额录得0.83万亿美元,同比和环比下降1.6%和0.7%,对GDP的环比拉动率下降0.1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对GDP产生负向环比拉动。由于美国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从去年11月开启Taper,今年3月结束Taper并加息25BP。随着5月美联储继续加息50BP以及6月开启缩表,未来美国财政支出会收窄,政府消费和投资会多次出现对GDP产生负向作用。

  美国前四个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在55-60扩张区间,产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不过边际在不断放缓。并且,受货币政策收紧拖累,今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是难以避免的现实,美国全年GDP将会低于IMF的3.7%预期值,有可能在3.5%左右。

  

  2、中美两国GDP差距被拉大

  中国依然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季度中国GDP总量录得25.6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速录得4.8%,但是与美国的差距被拉大。年美国和中国实际GDP总量分别录得19.43和16.99万亿美元,中国GDP占美国比重达到87.4%;年一季度美国和中国GDP总量分别录得4.93和4.03万亿美元,中国GDP占美国比重下滑至81.7%。中美GDP差距大幅拉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每年一季度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员工放假,工厂停工,经济活动放缓。今年情况更为特殊,在正月十五之后中国迎来了冬奥会以及冬残奥会,北方诸多高耗企业限产,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从而推迟了复工复产进度。3月中国多地先后爆发疫情,诸多城市采取静态管理,对于生产和物流供应链影响尤为严重,中国3-4月制造业PMI均低于荣枯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因此,今年一季度环比下降和同比上涨幅度均在最近14年中处于偏高和偏低位置。

  随着中国本轮疫情遇到拐点,上海先后公布了两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企业,叠加中国政府和央行采取较为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有望在下半年发力,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冲击5%,继续缩小与美国的实际GDP差距。今年另一大变数在于汇率,美联储在不断加息和缩表之时,中国央行还有可能在下半年降息,人民币兑美元会保持弱势,影响以美元计价的GDP总量。

  

  3、欧元区经济稳定复苏

  剔除价格因素,今年一季度欧元区季调GDP录得2.7万亿欧元,同比增长5%,是已发布一季度GDP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增速创近三个季度以来新高;环比增长0.2%,创近四个季度以来新低。去年一季度欧洲疫情严重,长期处于封控之中,基数相对较低,今年2月欧洲诸国解除疫情完全防控措施,经济活跃度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回升。不过,今年2月下旬俄乌冲突爆发,期间俄欧之间进行多轮制裁与反制裁,抑制了欧元区的复苏步伐,所以环比增速继续放缓。

  年是欧元区经济最近数十年最为疲软的一年。从年一季度起,欧元区经济才逐步向疫情前水平逐步恢复。年四季度欧元区实际GDP恢复至年同期的95.7%,直至年四季度终于超越了年同期0.2个百分点,标志着欧元区在历经两年之后经济终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年一季度与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8%,欧元区经济在持续恢复中,只是复苏的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欧元区全年实际GDP将超越年。

  

  4、越南经济后发制人

  越南今年一季度实际GDP录得.3万亿越南盾,同比增速达到5.1%,是六大已发布GDP经济体中增速最快的国家,比新兴经济体的领头羊——中国高出0.3个百分点;环比大幅下降75.4%,不过越南经济有格外明显季节性,除了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出现倒挂,其他年份都呈现逐季上升的趋势。所以,对于越南经济的判断应该更着重于同比增速。

  

  越南以更为灵活的疫情防控措施,促使生产能力基本得到恢复,并且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以及宽松的国际环境,吸引大批原本流失海外的订单逆回流,除了原本就在那里布局的三星、英特尔、LG之外,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在疫情之后转往越南来布局,从而带动制造业以及外贸产业的快速复苏。在越南三大产业中,工业和制造业增速最快,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6.38%,农业和服务业同比增速分别录得2.45%和4.58%。

  中国和越南同为制造业大国。4月越南制造业PMI录得51.7,从去年10月以来始终高于荣枯线,而中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尤其出口新订单PMI仅录得41.6,处于极度萎缩状态,从去年5月起持续低于荣枯线,中国出口形势十分严峻。今年1-4月越南出口贸易额达到.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98%,而中国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仅为15.8%,并一季度超越中国第一大出口城市深圳多亿美元。

  不止制造业和外贸产业,越南良好的增长势头和发展预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到访,其他产业同样都往得到质的飞跃。4月李嘉诚拜访越南胡志明市,长江实业集团将胡志明市定位为金融和技术的战略中心,承诺要在胡志明市引进高端房地产项目,涵盖住宅、办公室、商业中心、娱乐等业务,尤其强调了打算在越南投资基建的计划。越南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有点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越南经济后发优势日益明显。

  5、韩国和新加坡经济持稳发展

  韩国和新加坡均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今年一季度GDP总量分别录得.1万亿韩元和.3亿新元,按照一季度美元汇率的均值折算,两国一季度GDP分别为和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1%和3.4%,增速相对温和。从景气指数来看,今年1-4月韩国和新加坡的制造业PMI均高于荣枯线。其中,韩国基本在51-54之间,连续16个月高于荣枯线;新加坡连续22个月高于荣枯线,但基本徘徊于50-51之间。

  6、   本月中下旬,英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日本和加拿大将先后公布一季度GDP总量。受俄乌冲突影响,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均对俄罗斯采取了制裁措施,同样也被俄罗斯列为“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其中日英两国对俄罗斯能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对经济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6月印度、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也将公布一季度GDP,尤其值得   

  (二)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鹰派程度略不及预期

  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在美东时间5月3-4日召开,5月4日14:00发布议息会议声明。利率方面,将联邦基准利率从0.25-0.5%上调至0.75-1%,将存款准备金率从0.4%上调至0.9%,将隔夜回购利率从0.5%上调至1%,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从0.3%上调至0.8%,将一级信贷利率从0.5%上调至1%。缩表方面,从6月1日开启缩表,每月减持上限为亿美元(亿美元国债+亿美元MBS),3个月之后将缩减上限推高至亿美元(亿美元国债+亿美元MBS),并未明确缩表结束时间点,仅仅提到为确保平稳过渡,美联储会在储备余额略高于充足水平时放缓甚至停止减债行动。但是,即便停止缩表,储备余额依然有可能下降,主要因为美联储其他负债有可能增加,直到美联储判断储备余额处于充足水平。经济发展方面,美联储认为虽然一季度美国GDP环比下滑,但是家庭消费和企业固定投资保持强势。俄乌冲突以相关事件引发巨大的人道主义及经济问题,导致美国经济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通胀方面,新冠疫情引发的供需错配、高企的能源价格以及各方面价格压力促使通胀率不断攀升,中国因新冠疫情采取的静态管理导致供应链断裂,进一步加剧了通胀水平。就业方面,最近数月新增就业数量大幅增加,失业率宽幅下滑。美联储将依然致力于追求最大就业以及将长远通胀水平控制在2%以内。

  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讲话,重点内容如下:加息方面,如果未来经济和金融情况符合预期,委员会已在未来数次尤其未来两次议息会议加息50BP达成共识,加息75BP不在积极考虑的范畴之内。通胀和就业方面,虽然通胀依然在掌控之中,并且个别月份核心通胀率出现下降,但是单个月份能够传递的信息极为有限,现在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美国通胀率或核心通胀率出现缓和的迹象,即便通胀情况出现缓和,但绝不会停止。劳动力短缺问题依然严峻,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经济发展方面,当前美联储对于中性利率的判断是在2-3%之间,并且认为加息并未推高或放缓经济增速。金融市场方面,市场积极反馈了美联储此前的政策及言论指引,资产收益率曲线的斜率重回陡峭。

  总体来看,美联储5月会议声明和鲍威尔会后发言基本符合预期,总体鹰派略偏鸽。从鹰派角度来看,美联储如期在5月加息50BP,并且在三个月之内就将缩表上限推高至亿美元,与3月会议纪要内容相符,缩表节奏和规模均明显快于和高于上轮。多次强调了加息不会改变美国经济强势发展、失业率下降且工资大幅上涨、通胀持续高企难以短期内缓和。但是,鹰派言论中略显鸽派,主要表现在基本否定了未来两次加息75BP的可能性,首月缩表规模略低于预期,继续强调了俄乌冲突加剧美国经济不确定性等。

  由于此前美联储与市场经过了多次交流,市场已充分实现Price-in,此次会议声明总体符合预期,市场反响相对平稳。并且由于美联储会议声明及鲍威尔讲话鹰派程度略不及预期,全球金融市场反而出现“见光死”的行情。5月4日,美国三大股指纳斯达克、标普、道琼斯工业指数日涨幅达到3.2%、3%、2.8%;VIX恐慌性指数单日下降13.1%;美元指数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分别日环比下降0.9%和1.3%;有色贵金属方面,伦敦金现、伦敦银现、LME3月铜、LME3月锌日环比下降0.3%、0.2%、0.4%、1.6%;唯独布伦特原油依然逆势上涨4.9%。

  

  5月5-6日美国劳工部发布一系列与就业相关的数据。4月美国季调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季调失业率、私人非农企业全部员工每周平均工时分别录得42.8万人、3.6%、34.6时,均与前值相同。4月23日当周季调美国持续领取失业金人数录得万人,连续4周回落;4月30日季调初始领取失业金人数录得20万人,创近7周新高。4月季调私人非农企业全部员工平均周薪达到.01美元,环比增长0.3%,续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美国后期工资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将推动通胀水平的上升。

  今年美联储将维持鹰派政策,但后期鹰派程度可能略不及当下,货币政策会根据经济基本面略作调整。预计6-7两次议息会议均加息50BP,随着美国通胀率在二季度出现拐点以及美国经济增长加速放缓,叠加9月将缩表幅度推至亿美元上限,9月、11月和12月三次议息会议中单次加息幅度应该会在25-50BP之间,出现75BP的概率较低,全年加息幅度在-BP之间。此轮缩表幅度和速度均强于上轮,预计美联储会在2-3年内将资产负债表缩水2.5-3万亿美元左右。

  

  三、国内期货市场分析与前瞻

  石油化工板块:本周在原油震荡反弹带动下,国内石油化工板块品种整体以涨后维持震荡为主。从成本端来看,欧盟正在考虑针对俄罗斯发起新一轮制裁,包括分阶段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禁止使用卢布进行能源进口支付,禁止俄罗斯石油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输、融资和保险服务等,但欧盟提议在年之前,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可豁免执行俄罗斯石油禁令,捷克可在年6月之前享有豁免。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能源博弈加剧令原油供应端不确定性加大,并持续提振原油走势。从下游石化市场来看,随着华东等地疫情好转以及管控有所放松,物流及终端消费有所恢复,石化下游补库需求回升,带动上游提升供给,部分石化品种在经历了前期的供需双减后,近期供需两端均有所回升,产业利润有所修复。由于前期成本偏强以及化工供需面低迷,化工品利润均运行至历史低位,当前随着化工供需面预期好转,操作层面上建议考虑做多化工品利润。

  煤化工板块:煤化工板块节后两个交易日表现分化,动力煤积极走高,焦煤焦炭震荡回落,下游产品窄幅波动为主。市场参与者心态偏谨慎,煤化工走势有所承压。动力煤基本面较为清淡,在疫情还未见明显好转前,建议维持空头操作思路,逢高可适量加空。在低库存的情况下,焦煤期价仍有支撑,后期焦煤将维持高位区间震荡,焦炭跟随成本端波动。尿素边际上出口订单的增加使得上游存挺价心态,但近期内外盘价差大幅收窄,生产企业建议顺价销售或握期货平水卖保机会。进入缓慢累库阶段,需求端提升较为有限,甲醇整体走势承压,   金融期货板块:国内经济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月初公布的PMI数据均大幅走低,随着经济走弱,国内政策对冲力度继续提升,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宏观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资本市场,此次会议作出重要决策部署,释放一系列重磅信号。5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落地,联储宣布5月份加息50BP并于6月开启缩表周期,美元与美债收益率继续上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金融期货与期权市场,国债期货:在国内经济延续探底,政策保持宽松的条件下,国债市场行情仍处于牛市尾端,市场收益率缺乏上行基础。操作上,建议交易性资金逢低买入,配置型资金继续耐心持仓。股指期货,市场底部隐现,暂不建议做空,多头可继续尝试抄底或逢低加仓,中长线IF和IH择机补仓。期现套利方面,IC远端反套空间在8%左右,成本合适可参与。跨品种方面,IH/IC比价和价差短期冲高回落,中长期趋势偏向上,年内来看仍继续逢低做多IH/IC比价。股票期权,股指短线回落,继续下跌空间有限,波动率有所回升,波动率后期有望维持震荡的走势,中期以做空波动率策略为主,或者卖出远月虚值认沽期权。商品期权,商品期权各标的趋势性行情减弱,操作上更多建议以防御性策略为主。短线则   

  黑色建材板块:黑色商品节后两个交易日大幅下跌,wind煤焦钢矿指数跌幅为4.4%,收于.42,已连续3周走弱。从主要品种看,钢材原料跌幅仍较高,成材也随之走弱,不锈钢跌幅略小。从逻辑上看,由于疫情导致的弱需求,依然是当前市场主要压力,成材库存走平,并升至历年同期高位,而五一过后,上海疫情形势虽好转但北京及其他部分地区防控依然严格,导致需求难以像年同期一样大幅增加,市场信心减弱。炉料,煤焦仍有供应支撑,且库存偏低,目前现货价格较高但已开始提降,钢材期货则跌至全成本以下,基差扩大。从估值看,产业链利润集中于炉料端,短期存在负反馈风险,但仍需   有色贵金属板块:本周有色承压,除铅表现坚挺,普遍重心下移。美联储加息50bp预期兑现,缩表路径明确。但主要经济体公布的制造业数据不及预期,市场对于工业品需求忧虑有所升温。近期人民币汇率呈现短期快速贬值倾向,有色金属承压,内强外弱延续。国内未来基建落地预期,复工复产需求向好预期仍对未来走势有支持,但疫情管控严格,修复节奏仍有不确定性,市场仍偏谨慎。目前全球显性库存仍处低位,一旦国内疫情出现拐点,复工复产顺利推进,稳增长政策下相信需求旺季虽迟但到,届时铜价仍有反弹的机会,鉴于短期铜市仍受国内封控影响基本面偏弱,期货建议观望等待情绪宣泄后的回调做多机会,期权考虑买入深度虚值看跌期权进行尾部风险保护,如买入CUP。后市一旦出现疫情拐点,地缘风险溢价仍存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处于历史低库存的锌价仍将触底反弹,预计五月波动区间20-元/吨,   

  饲料养殖板块:本周饲料成本端价格整体走势较弱,玉米、豆粕、菜粕加权期价周内跌幅分别为1.65%、2.39%、4.25%,整体依旧维持高位,主要体现为技术性回调,基本面无明显变化,供需支撑力度均较强;本周饲料端整体表现偏弱,生猪滞涨调整,鸡蛋回调幅度较大。近期生猪可能由弱基本面强预期过度为强基本面强预期,在猪价惯性上涨的初始阶段,看涨预期极难证伪,逢低买入的观点不变。温度回升后产蛋率环比提高,鸡蛋供给环比预计继续走高,前期蛋价冲高后消费有转弱迹象;本周油脂版块高位回落,印尼政策与地缘政治风险解除前油脂供给仍较为紧张。但印尼因仓储能力受限棕榈油出口禁令难以长期持续,5-6月马来西亚劳工紧张问题逐步缓解,在美豆生长期产区无极端天气的条件下植物油供应紧张问题中长期有望缓解。花生方面减种面积较大对中长期花生价格是利好支撑,操作上以逢低偏多思路对待。

  生鲜软商品板块:本周生鲜果品走势略有分化,苹果表现偏弱,红枣表现偏强。苹果市场来看,现货价格高位以及新果潜在干扰形成的支撑仍在,不过节前上涨已经反映部分利多情绪,节后期价表现为冲高回落;红枣市场来看,成本端支撑仍在,不过郑州疫情反复施压需求情绪,期价震荡整理。后期来看,苹果现货估值与新果产量预期依然是市场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