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瘦身与自新奥斯曼帝国是如何变
根据粗线条的历史,从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共和国的线路图可简化如下:奥斯曼帝国不幸在一战时站错了队加入了同盟国一方,结果因战败而像奥匈帝国以及发生革命的俄罗斯帝国一样分崩离析,最后剩下土耳其本部在击败希腊的入侵后成立了共和国。
真实的历史当然比这要丰满得多,充满了各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也充分凸显了历史的连续性。
比如选择成立共和国,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从年代坦兹马特改革开始,到年代立宪君主制初试啼声,再到20世纪初期形成较成模样的议会制等一路历练的结果,其间的反复和纷争也为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西化、现代化、世俗化、民主化等各种思潮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在历史推进大浪淘沙的进程中为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共和国的建立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在凯末尔派即使在野期间也要坚持通过建立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来获得代表性和合法性方面凸显无疑,也和立宪君主未遂在革命进程中仓促上阵演练“共和”模式的中国辛亥道路有着明显的不同。
而奥斯曼帝国的崩解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从北非以埃及总督为首的离心离德事实独立,到巴尔干半岛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再到不抵沙俄扩张攻势在高加索和黑海地区一路丧失国土,曾经令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早已奄奄一息,一战只不过完成了最后一击。
但与此同时,或许由于阿拉伯的劳伦斯传奇过于炫目,人们倾向于忽略即使在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存续的最后阶段,以凯末尔为代表的土耳其年轻一代较为西化的军官们也打出了类似加里波利防卫战这样的经典战役,从而预示了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崛起一个新生的土耳其的可能性。
此外,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不仅仅是放弃阿拉伯和巴尔干领土的瘦身,以及反抗协约国干涉和希腊入侵的结果,它还同时涉及土耳其历史学家眼里对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族群分离主义运动的镇压,以及此前较少为人所知的发生在安卡拉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和伊斯坦布尔苏丹政府之间的一场内战。
安卡拉一方的中流砥柱是以凯末尔为首的较为西化而又有着浓厚民族主义情结的军官团,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土耳其人的土耳其”是他们念兹在兹的梦想。而伊斯坦布尔的苏丹政府依然抱持帝国旧梦,甚至试图伺机废除立宪君主制恢复帝制,为此他们不惜像过往那样以丧失一定的主权独立来维系帝国领土的相对完整。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双方的路线之争变成了领土和主权之争,其结果也直接决定着土耳其的未来。协约国的步步紧逼令苏丹政府颜面扫地失去民心,事实证明丧权失地辱国的苏丹政府根本无力回应民族自决和国际托管压力,而敢于断臂求生的凯末尔派则证明自己至少能够保住土耳其本部。这期间希腊在协约国怂恿下的入侵更令土耳其族人同仇敌忾:可以放弃阿拉伯和部分巴尔干,但绝不能放弃土耳其族人赖以安身立命的安纳托利亚。
不过双方一开始并没有走上决裂之路。从埃尔祖鲁姆到锡瓦斯再到安卡拉,凯末尔派虽一路文攻武卫逐渐占据了上风,形成了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双头政治格局,但主流意见还是认为应一致对外。随着凯末尔派成员占据新一届议会的多数地位,团结一致对外的可能性似乎也大大增加了。但随着英军升级对伊斯坦布尔的入侵,导致凯末尔派的妥协,被招安成为不可能,而这一届短命的议会也就成为奥斯曼帝国立宪君主体制最后的绝响。
从一战结束后开始的这场事关土耳其独立的战事从一开始就内外缠夹错综复杂。土耳其一方面要在西线应对来自协约国进占,反击希腊的入侵,另一方面还要在东线压服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族人的分离主义运动,而在后期则又间杂拥护安卡拉大国民会议的武装与拥护苏丹政府的武装之间的内战。在西线作战的主要是由反抗外敌各自为战的民间武装组建的国民军,而东线主要是凯末尔们领导的正规军。
大致而言土耳其的独立战争经历了先安内后攘外的过程。正规军先在东线摆平了分离主义运动,并通过与苏俄签订《土苏友好条约》,以及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签订《卡尔斯条约》确保了安纳托利亚腹地的安全。土耳其的好运气在于当时的苏俄为了反击他们眼中欧洲帝国主义势力的威胁而主动对土耳其示好并为其提供种种援助,从而使土耳其避免了奥斯曼帝国时代腹背受敌的困境,从而也大大加快了自己的独立进程。当然这也与土耳其人能够在极端不利的情形下在西线的伊诺努战役中顶住希腊人的进攻有很大关系,这不仅让他们赢得了喘息之机,也获得了苏俄人的尊敬与信任,认为对土耳其人的支持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巩固了东线之后,土耳其正规军收编了西线的国民军,并在精心策划的萨卡利亚战役中一举围歼了希腊侵略者,不仅收复了安纳托利亚全境,还为日后在东色雷斯地区的讨价还价攒下了本钱,从而为伊斯坦布尔赢得了一个虽局促但相对安全的欧洲纵深。
而凭借一战后期凯末尔在叙利亚阿勒颇北部布下的坚固防线,土耳其和法国通过《安卡拉协定》确定了土耳其与叙利亚的现存边界,从而大致解决了自己与阿拉伯世界的遗留问题。
此后随着拥护苏丹政府的武装势力的全面败退,土耳其的独立自主得到了确保,还扫清了建立共和体制的最后障碍。当时的情形在某种程度上颇像的苏联,奥斯曼帝国像失去了外围国家的苏联,而凯末尔像掌握了前苏联核心国家俄罗斯权力的叶利钦。
一个独立自主的兼具民主和民族主义色彩的土耳其政府赢得了协约国的敬意,通过艰苦的谈判,被土耳其人认为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被相对公正的《洛桑条约》所取代,虽然土耳其直到年才获得关税独立,而直到年才又重新拥有海峡的控制权。
推荐阅读:
《土耳其的崛起(年至今)》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它近期将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