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变化俄罗斯成为无所适从国家,是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http://m.39.net/nk/a_4603899.html

西方文明渐渐衰落,亚洲文明强势崛起,伊斯兰文明日益复兴。那么,文明力量对比的变化,促使世界形成了什么样的文明秩序呢?

新趋势:文明认同

冷战时期,世界各国主要以意识形态为区分分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国家选择中立,号称自己为“不结盟国家”。

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重组,这时国际关系出现一个显著的趋势: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的界限重构,文化相似的国家走到一起,文化不同的国家则分道扬镳。

这个趋势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

比如,在欧洲,原本中立的国家瑞典、奥地利和芬兰,在冷战结束后加入文化上有亲密关系的欧盟。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号称要成立一个“东正教联盟”,以应对周边伊斯兰文明国家的侵犯。南斯拉夫的例子最为典型,俄罗斯支持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德国鼓励天主教的克罗地亚,穆斯林国家则联合起来援助波斯尼亚,这导致了南斯拉夫最终分裂成几个国家。

在原苏联境内,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开战,俄罗斯支持有文化亲缘关系的亚美尼亚,土耳其则支持有文化亲缘关系的阿塞拜疆。原苏联境内的各穆斯林国家相互之间也在寻求各种形式的经济政治合作,土耳其、伊朗、沙特等国家在努力发展和这些新国家的关系。

在亚洲,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因为文化上的不可调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有相同文化的朝鲜和韩国,在努力寻求统一;中国在中华文明内部影响越来越大,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对周边国家、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号召力。

总之一句话,世界各国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联盟关系、新的国家集团,政治家和普通民众都在认同一种超越民族国家边界的“大文化共同体”,比如“大土耳其”、“大俄罗斯”、“大欧洲”等。

文明的认同是最大的认同

为什么文化共性会促进国家间合作,而文化的差异会加剧分裂呢?亨廷顿从个人角度出发来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每个人会都有很多认同,这其中文化认同是最重要的。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举例来说明一下。

比如有个男性、英国伦敦人、喜欢足球、信仰天主教。那么,这个人可能认为伦敦人比利物浦人有钱、足球比篮球更有魅力、英国人比美国人有涵养、英语比法语更高级、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有前途,等等。

在这些认同中,文化方面的认同最为重要。这个人会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伊斯兰文明,虽然利物浦人很穷,美国人很土,法国人说话很难听,但从整体上看,利物浦人、美国人、法国人都是朋友,而穆斯林是敌人或者是潜在的敌人。

为什么文化认同会在所有认同中最为重要?

亨廷顿的解释是:现代化在个人层面上让人混乱和异化了,所以人们都在重新寻找意义,这种意义最终要回归到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上,这导致文化认同成了人们最迫切、最根本的认同。

什么叫“混乱和异化”呢?我们再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人,活在16世纪的英国,是个农夫,那他很容易就能认清自己的角色:他最重要的事是种地,养活贵族老爷们。别的事他不用管,比如和异教徒打仗,那都是贵族老爷们的事。

但如果一个人活在21世纪的英国,他就很难认清自己的角色:他是切尔西球迷、哈利·波特的影迷、崇拜中国功夫、爱看日本漫画、爱吃美国快餐、支持英国脱离欧盟、同情因偷渡死在途中的难民……这个人的社会角色是多变的、混乱的,甚至是互相否定的,这让他时常会迷失自我。这种情况下,他急需寻回自我,找到生存的根本意义,而他通常会在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个人文化认同,最后会发展成群体文化认同,形成文明内的“我们”和文明外的“他们”。“我们”能够相互理解、互相信任,而对“他们”,语言听不懂、行为看不懂、想法难理解,自然就不值得信任了。中国有句老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一种典型的群体文化认同。

群体文化认同一旦形成,会强化对其它文化群体的恶意。为了确定自我,人们必须找到敌人。商业上需要找到竞争者,政治上需要找到反对派,文明上需要找到冲突者。只有找到“他们”,“我们”内部才会因为同仇敌忾、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团结的凝聚力。而且,这种群体文化上的冲突,还往往是不可调和的。

美国和前苏联因为某块领土有利益冲突,可以通过谈判解决,著名的例子是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但以色列和阿拉伯人能对耶路撒冷进行谈判么?能在耶路撒冷划上一道线,然后一边归以色列一边归阿拉伯人吗?显然不能。因为耶路撒冷不仅是个领土问题,还有宗教、历史、情感上的意义,文化上的意义。再举个例子,法国当局能让穆斯林学生家长谈判,要求女学生一三五戴面纱上学、其余时间不戴面纱吗?这也是绝不可能的。

因为对其它文化群体的恶意和不同文化群体冲突的不可调和性,文化的差异会加剧群体的分裂。

文明的秩序

对比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盟国、卫星国、中立国,亨廷顿把冷战后的国家分成了核心国家、成员国、孤独国家、分裂国家和无所适从国家,这些国家与各文明相联系,形成不同的文明结构。

接下来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介绍下这些国家类型。

1.核心国家

什么是核心国家呢?比如美国就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国家,中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国家。不过有的文明还没有出现具备核心地位的国家,比如非洲文明。

2.成员国

像瑞典、德国这些国家是西方文明的成员国,伊拉克、埃及是伊斯兰文明的成员国。

3.孤独国家

埃塞俄比亚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叫阿姆哈拉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叫科普特东正教,这让它和周围的穆斯林国家格格不入。所以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孤独国家。

日本虽然是日本文明的核心国,然而日本文明没有成员国,所以它还是一个孤独的国家。

4.分裂国家

说到分裂国家,典型代表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成两个国家,最主要原因是宗教不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不能接受对方的文化,最终大打出手,导致印度分裂。

5.无所适从国家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无所适从国家。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就像日本同时扮演文明核心国家和孤独国家两个角色一样,俄罗斯除了是无所适从国家,还是东正教文明的核心国家。

俄罗斯成为“无所适从”国家,是历史长期演变的结果。

俄罗斯最早是作为拜占庭文明的后代存在的,然而在13世纪到15世纪,俄罗斯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所以,俄罗斯没有经历过最后对西方文明有决定性影响的历史事件,包括罗马天主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俄罗斯文化,底色是古老的拜占庭文化和蒙古长期统治相结合的产物。

17世纪末,彼得大帝访问欧洲,他发现俄罗斯相比于欧洲非常落后,决心让俄罗斯欧洲化。他改革语言和文字,引进西方的工业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并让俄罗斯迅速强大起来。但彼得大帝在改革的同时,有意保留了一些亚洲文化的特性,比如坚持专制体制,消除政治和社会多元化的可能等。总的来说,彼得大帝一方面加强了俄罗斯同西方的联系,一方面又强化了专制体制,让俄罗斯变成了一个纠结的、欧亚文明混合的国家。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俄罗斯的君主制,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个西方人创造的理论建立了不可能存在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但在苏联时期,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向当时的制度提出挑战,代表人物是索尔仁尼琴,这部分人主张苏联应该西方化,被称为“世界主义者”。苏联解体后,“世界主义者”主张俄罗斯完全西方化,而民族主义者则主张俄罗斯应该保有自己的特色,发展与穆斯林的联系,强化和亚洲国家的合作,更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提出建立一个“大俄罗斯”,包含所有俄罗斯人,加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把其他人种排除出去。

总结

总之,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让俄罗斯的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对俄罗斯文明的定位有各种不同意见,这让俄罗斯成了一个在文明上无所适从的国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