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亚洲明明是一块完整的大陆,为什么还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世界上有七大洲(按面积排名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南极洲以及大洋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的时候,就能发现除了亚洲和欧洲在一块完整的大陆上以外,其余各大洲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大陆板块,并且各大洲之间都是以海洋、海峡、运河等为天然分界线。例如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为界;亚洲与大洋洲以帝汶海、阿弗拉海为界;亚洲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欧洲与非洲以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为界;欧洲与北美洲以丹麦海峡为界;北美洲与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南美洲与南极洲以德雷克海峡为界。而唯独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还包括了陆地上最常见的山脉与河流。
往细了讲,亚洲与非洲由北向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将一块完整的亚欧大陆一分为二,也正是因为这样划分,这也使得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成为横跨亚欧两个大洲的国家,并且由于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和绝大部分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分界线以西的东欧平原上,因此从地理上来讲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
无独有偶,土耳其虽然从地理意义上来讲多数被认为属于亚洲范畴,但是伊斯坦布尔市(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位于有着“天下咽喉”之称的土耳其海峡(也称黑海海峡)西岸,处在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并且土耳其人属于欧洲人种的地中海原住民的后裔,其祖先人种和文化传承都源于欧洲,连土耳其自己都说这么认为的,因此土耳其也被长期性的认为是欧洲国家的一员。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亚欧大陆本身就是一块完整的大陆,为什么还被强行划分为亚洲和欧洲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亚洲和欧洲各自的发展进程这个角度来展开分析。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就有括号中字体加粗的3个位于亚欧大陆上,从这一点上来看在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文明的繁盛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主要局限于亚欧这块“连体”大陆上。
其实,我们现在清晰明了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界线,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轨迹和历史进程而逐渐形成的。
实际上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有限,生产力相对比较低,受山与水尤其是大江大河大山的阻隔,直接阻断不同区域的人向外探索的步伐。并且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人种不同,以至于不同的地域的人都以自身为中心,而将大江大河和大山另一边的人和地域视为外族和蛮夷之地。
并且在古代,是没有所谓的“欧洲”和“亚洲”的说法,随着“亚细亚”和“欧罗巴”这两个古希腊语的出现,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概念才逐渐浮现,“亚细亚”的全称是“亚细亚洲”,意味“太阳升起的地方”,“欧罗巴”的全称则是“欧罗巴洲”,意为“太阳落下的地方”。
相传“亚细亚”和“欧罗巴”由古代的腓尼基人所起,由于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并以此作为参照避免迷失方向,因此他们便将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思是“日出之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落之地”,这便是“亚洲”和“欧洲”的雏形。
随着古代腓尼基人将太阳东升西落这一自然地理现象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东方和西方的概念也由此而出,但即便是这样古代也没有形成明确的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且所指的地域是并不明确,范围非常有限,与现在的亚洲和欧洲的概念还差十万八千里。
后来“Asu”逐渐演化成Asia,并且到了公元前一世纪,“Asia”就已成为空前强盛的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从此之后“Asia”才逐渐扩大,包括了现在的整个亚洲,总面积接近万平方公里(亚欧两大洲总面积约为.9万平方公里,仅俄罗斯就占了约1/3),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上文中讲到,洲际分界线一般以河流、山脉、海峡等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作为参照物来划分,而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大致呈南北走向,是东欧平原向西伯利亚平原的天然屏障,单从这一点来讲,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作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分界线还是比较清晰明了的,将其作为两大洲的分界线没毛病。
但是,亚欧分界线除了融合了自然地理环境外,还掺杂了人种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随着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掀起和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他们自认为思想文化先进,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将自己视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因此他们就“自觉”的将所谓的拥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西方文明划为一个洲。
与此同时,西方白种人自认为长相等方面要优于其他人种,因此具有白种人特征的大洲被划分为欧洲,而与他们人种不同,在文化上又存在较大差异的以东区域划分为亚洲。
总之,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划分,是自然环境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并且随着新航路的不断开辟,世界各大洲也在不断融合发展。并且即便现在的亚洲和欧洲有着明确的分界线,但是仍然有俄罗斯、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这些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
科学视野,不同见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