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果的不归路印度入常,每次都是四票通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总统换届必然会对其他相关国家造成连带反应,其中就有老生常谈的“印度入常”话题。据说,拜登在与印度总理莫迪的电话交流中,给出了“美国会支持”的承诺,但印度媒体狂喜乱舞之余,也不免又一次陷入了患得患失之中。
毕竟,从年G4成立算起,入常的努力非只一次,为什么每次都是四票通过一票否决?难道印度想要成为“领导型大国”的宏图大志,竟然是条没有结果的不归路?
印度:南亚霸主梦
如果把年英国“蒙巴顿方案”、印度成立自治领算作独立的时间点,那么印度无论从地缘条件,还是经济底盘来说,都可说抓了一手不错的牌。
以年为对比节点,印度的原油产量、铁路里程都是中国的两倍以上,钢产量更是超过8倍。在南亚次大陆这个区域,该国可以说放眼无敌,周围都是比较弱小的国家,国际上则面对美俄欧日都挺吃得开。
蒙巴顿方案
印度也没有辜负这样的大好局面,数十年时间内搞了三次印巴战争,从克什米尔那边捞到不少好处,一手炮制了孟加拉国的独立,对尼泊尔、不丹加强控制,至于锡金这样的小国家则干脆吞并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邦。面对中国虽然战争没占到上风,至今在边界上也还不肯消停……
稳住陆上优势之后,印度对家门口的印度洋也用心经营,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地的事务都插过手,逐步确立了在印度洋的地位。要说能这个国家真正底气充沛的起点,大约还是要从年宣布拥核算起。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印度又凭着高速发展的经济跻身“金砖四国”之一,同时大力增强军事实力,从各个方面看来都有要大干一场的苗头。欧美舆论更是隔三差五地吹一波印度,甚至炒作出“龙象之争”的说法。
不过,印度虽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第六大经济体,但其内部仍然存在这让人信心不足的部分,比如贫病、文盲、性侵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14年,前国安顾问纳拉亚南仍将自己的国家定位为“不情愿的大国”。
G4:抱团入常
14年,纳伦德拉·莫迪当选总理,自此开始,该国的战略目标日益明晰。先是宣布以“成为领导性大国”为目标,到了19年更是扬言要“重拾印度在世界秩序中应有的地位”,为了谋求国际地位的跃升,“入常”就成为极为重要的步骤。
众所周知,安理会是联合国下属最重量级的机构,它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域分配名额,每年更换不可连任;五大常任理事国则自带着类似“VIP用户”、“RMB玩家”的光环,“一票否决权”更是被吹得玄而又玄。
平心而论,五常头衔确实是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象征,这五个国家各有传统的势力范围,即使是势力犬牙交错的区域,也终归能够平起平坐地讨价还价。
既然常任理事国是这么好的东西,当然也不乏一些国家跃跃欲试想要“脱非入常”,实现国际地位的跃迁。也许是因为单打独斗显得势单力孤,再拉一个国家凑成“六常”又要防着万一出现三票对三票的情况未免尴尬,最终是四个有心思也不乏自信的国家达成了联盟,一般习惯称为“G4”。
G4成立于年,成员包括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大家抱团取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互为奥援、谋求一同入常。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五常变成九常,投票的时候也不那么容易出现票数打平的情况。
再看看这四个国家的位置,分别属于南亚、东亚、南美、欧洲——没有非洲?其实人家组联盟的时候不是没想到这一点,它们本打算再拉上两个非洲国家一起运作的。无奈非盟内部撕不出个结果来,埃及、尼日利亚、南非个个都想上位,谁都不服谁,最后只好放弃了非洲代表,G4自己玩。
至于为什么非要在年组这个联盟,则是因为年联合国有开会讨论改革的计划,自然要在大会开始之前把盟友找好。总之,G4虽然是有备而来,也必然做出了种种努力,最后还是没能通过五常的“拦路虎”操作。
当然,摆在台面上的理由就要冠冕堂皇得多,毕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老祖宗用过的远交近攻、借刀杀人之类,都已经被证明是很棒的策略。对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国家,真的没必要亲自去下绊子,自然有其他利益相关者会主动出头。
G4这四个成员国的入常之路都遭遇了什么呢?印度想入常,英法俄美在不同时期表示过支持,中国有时候反对,有时候放话“如果不带日本的话可以支持你”,但巴基斯坦对此那就是打死不同意;
日本想入常,英法美喜闻乐见,中俄明确反对从未松口,另外朝韩也表示反对;巴西想入常,英中法俄表示可以啊,美国就不太肯表态了,还有一堆拉美国家诸如阿根廷、墨西哥等明确反对;
德国倒是五常明面上都不反对,一堆欧洲国家比如荷兰、西班牙、意大利什么的又冒出来了,喊着“我们不同意”……
一句话概括,各有各的小算盘。这样强行把人家的诉求拆分得七零八落,能轻松通过就有鬼了!G4也不是不明白既得利益没人愿意让出的道理,在17年的时候,它们曾经主动把诉求“打折”,表示只要接纳我们入常,15年内不要否决权也是可以的。然而五常照样不为所动。
咖啡俱乐部:另一股力量
不但压在上头的五常不好说话,其他国家也有和G4唱反调的。早在年,一个叫做团结谋共识(UnitingforConsensus)的运动已经颇具声势了,单说成立时间,它甚至比G4还要更早。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紧密的组织,它有个外号叫“咖啡俱乐部”,据说最初是一些看法相近的国家代表在咖啡间聊天聊出来的。“咖啡俱乐部”的共同目的最初是防止常任理事国数量的膨胀,等到G4冒头之后,它们自然就站在了G4的对立面。
这个俱乐部一共有大约50个国家参与,近年来挑头的国家主要有意大利、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俗话说“跳得最高的必是苦主”,光看这几个国名也能看出它们针对的分别是G4里的哪个国家。
另外,这个组织的领头国家也并不是一成不变,还跟各个国家在某段时间的国际策略有关,比如埃及、加拿大、哥伦比亚、西班牙、土耳其等都曾经一度是这个俱乐部的领头者。
总之,这一群国家的目标也很明确,并不指望自己能上升到常任理事国的位置,当然也不希望其他国家升上去压在自己头上;它们致力于非常任理事国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比如任期加长,比如席位增多。即使五常一贯强势不轻易让步,闹腾闹腾也是好的,万一成功了呢?
五常: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在入常这条看上去简直没有结果的不归路上,印度和莫迪已经奋斗了很久,19年访问俄罗斯时普京曾经给过承诺,10年奥巴马访印时也给过承诺,然而一旦到了联合国,总会有其他的国家(不限于常任理事国)从中作梗。
每次都是四票通过一票否决根本不足为怪,至于“五常一致同意”这种梦幻画面,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其中道理不难理解——除非被迫无奈,谁愿意轻易就把到嘴的利益吐出来、让更多的人分割?
这就像是五个人在一张桌子上吃蛋糕,这五个人未必是好朋友,搞不好还互看不顺眼甚至互撕头花,分的时候也不一定就绝对公平,但此刻又来了一个人(或者四个人)要求也上桌参与分蛋糕,原来的五个人只要脑子没进水就八成会先一致对外,把新人轰下去再说。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五常”是名头,一票否决权才是实质,这个东西代表着在地球的某个区域,确实存在这个国家不点头就做不了的事。那么,印度在南亚,是否就真的有这样的影响力呢?显然现任五常并不这么认为。
印度现在已经拥核,就连航母也有了,但它的军事体系一直存在一个饱受吐槽的点:自产能力太差。在构建自家经济体系的时候,印度跳过了第二产业,直接跑步进入第三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全球知名的外包服务。
然而这种模式用来处理其他问题,就存在“造不如买”的情况。尤其是军工领域,比如国产的阿琼坦克、光辉战机,好不容易弄出来,不定什么时候就忽然故障趴窝;再比如军购问题,被俄罗斯宰了不止一次。
年俄印洽谈合作研发隐身战机,印度出钱,俄罗斯出技术,顺便支持印度入常。然而等到签完单子,这个“支持入常”也并没有得到兑现,隐身战机至今也仍然不知道在哪里。
结语
对于印度的执政者来说,这些人精未必看不穿联合国内部的情况,也不见得就天真到以为国际地位可以靠嘴炮呼吁争取到手。但不管最终能不能入常,做出“积极争取”的姿态还是有益无害的。
在国际上,可以彰显出国家的自信,狠狠刷一把存在感;对国内,也可以提升国民的自豪感,还可以把五常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塑造成“邪恶的敌对国家”,这样齐心对外、内部就更加铁板一块了。至于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常任理事国,WhoCares?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