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土耳其,为何总想要加入欧洲
文/王凯迪
土耳其人,始终活跃在中东的乱局之中。在我们的普遍印象中,土耳其人是地地道道的西亚国家,与叙利亚、伊拉克与伊朗等中东国家一样是矛盾冲突的主要参与者。从地图上看,土耳其国土面积的97%都在亚洲境内,是毫无疑问的亚洲领土国家。然而,土耳其却长期以来认为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不仅参加欧洲杯足球赛事,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是尽力脱亚入欧,希望成为欧洲的一分子。
是什么原因在推动这个亚洲国家总向欧洲无限趋近呢?
01从亚洲深处来的突厥人
欧洲和亚洲的重要分界线是土耳其境内的土耳其海峡。今天土耳其国土大部分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上,只有很一小部分(东色雷斯)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土耳其国名来源于英语“Turkey”,除了火鸡的特殊含义之外,这个名称其实就是“突厥”的另一种翻译方法。据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于中亚内陆的乌古斯部落,在阿拉伯帝国时期皈依了伊斯兰教,随后又从内陆亚洲一路向西,穿过中东抵达今天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也就是今天的小亚细亚半岛上)。
图/突厥人的迁徙路线
公元13世纪末开始,奥斯曼人在拜占庭、欧洲十字军与罗姆苏丹国的政治夹缝中不断游走,利用各方势力的博弈与死角扩张自己的势力。罗姆苏丹国败亡后,奥斯曼人的第一位强大领袖奥斯曼一世取代了罗姆苏丹国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位置,并开始以此为基地,对西方巴尔干半岛上的拜占庭帝国进行军事进攻与渗透。
在此之前,奥斯曼一直是纯粹的亚洲国家。而从此刻开始,奥斯曼人开始因为军事扩张而登上了欧洲的土地。
02巴尔干的主人
经过近两百年的不懈奋斗之后,公元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终于攻下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这座在欧洲人眼中的千年之都当作自己的新都城。随后,土耳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此后,这座扼守土耳其海峡的欧亚要冲之城,便一直以奥斯曼帝国的都城身份存在,奥斯曼人也顺理成章地开始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而自居。尽管这种欧洲文化称谓对于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奥斯曼人而言显得驴唇不对马嘴,但是这种标榜与继承,显然给了奥斯曼帝国向欧洲内陆扩张的合理依据。
图/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公元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不断向欧洲扩张,并建立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中,原本作为东罗马帝国后花园的巴尔干半岛则全部沦为了奥斯曼的地盘,再加上当时的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城的主要城区在海峡以西的欧洲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欧洲国家自居,从而为自己参与欧洲事务提供合理性。
03尴尬的帝国后裔们
尽管奥斯曼人一度在中欧打得顺风顺水,然而其政教合一的宗教属性势必难以在基督教占据主导地位的欧洲长期争胜。
年的维亚纳保卫战中,波兰翼骑兵与奥地利火枪手联合组成的欧洲基督教联军将土耳其人彻底击溃。在随后的两百年中,奥斯曼人在巴尔干半岛上被逐步迈入近代的欧洲文明步步逼退。到了19世纪中期,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与希腊相继独立,土耳其人更是在与俄国人的黑海克里米亚战争中大败亏输。如此凄凉惨景,也难怪当时的西方人将土耳其与清王朝作为比较,赠予了一个“西亚病夫”的称号。
图/希腊独立
一战之中,奥斯曼苏丹妄图联合德国共抗俄国,谁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站错队的奥斯曼土耳其因为异端身份遭受了最为严重的制裁。苏丹被迫同协约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奥斯曼帝国基本上丧失了小亚之外的所有领土,甚至连小亚细亚半岛也被协约国军队占领。
在这个危机存亡的时刻,后来的国父凯末尔站出来,他领导土耳其推翻苏丹君主制,并将协约国军队与希腊侵略者尽数赶出小亚细亚半岛,迫使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取代《色佛尔条约》,从而奠定了今天土耳其的基础。
图/色佛尔条约
建立共和政体的土耳其在20世纪上半叶展开了大规模的世俗化改革,开始从政治经济与社会多重领域向西方靠拢,不仅全面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与资本主义经济,甚至在社会风俗层面全面引入西方的服饰、教育乃至于字母文字。这一切的改革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脱亚入欧,进入欧洲文明国家的序列。这不仅仅是因为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领土关系,更多的则是对欧洲文明经济、政治优势的向往,甚至可以让自己脱离复杂的中东而进入新的外交平台。
然而,尽管土耳其入欧心切,但是欧盟明显不愿买单,除了让这个小伙伴加入自己的娱乐赛事之外,欧盟的主心骨德法并不希望一个大国进入欧盟,希腊等南斯拉夫国家更是因为历史原因不欢迎这个小伙伴的加入。最为重要的是,依旧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体的土耳其,和欧洲根本不是一路人。
参考文献:
1.世界全史百卷本
2.巴尔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