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独立战争人民的觉醒
在一战结束后,如何处置战败国的问题紧接着就被提上了日程。此时,与战败的奥斯曼帝国签订一份和约成为战胜国代表比较头疼的事,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国家以秘密协定的方式来划定了自己在摩苏尔省的利益。然而,这些国家在此地的利益有时难免会彼此矛盾,除此之外,俄国的退出与美国的加入也为和约的签订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在列强们围绕摩苏尔省你争我夺得同时,土耳其独立运动的开展也悄无声息的开展了起来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战争背景
在年4月召开的圣雷莫会议上,当英法两国就如何处置战败的奥斯曼帝国达成一致之后,《色佛尔条约》的基本原则与大致内容就敲定了。在数天后,协约国经过简单商议之后正式通知奥斯曼帝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奥斯曼政府在慎重考虑后决定派出外交经验丰富的前首相艾哈迈德·陶菲克(AhmedTevfik)参加和会。
《色佛尔条约》的主要内容在年5月11日递交到了陶菲克手中,根据条约,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主要由意大利和希腊瓜分,黑海海峡地区由协约国共管,奥斯曼帝国放弃对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地区、亚美尼亚、塞浦路斯以及爱琴海诸岛屿的主权;废除征兵制,对奥斯曼的陆军人群总数进行了限制,并且明令禁止了奥斯曼去组建属于自己的空中部队,其国家经济和关税上的设定由协约国派遣人员进行处理,财政收入须优先支付战争赔款。
叙利亚和黎巴嫩划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和外约旦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摩苏尔产油区由英国控制;通过《色佛尔条约》,英国不但实现了在圣雷莫会议中控制摩苏尔省的构想,同时,为了挑拨库尔德人与土耳其的关系,牵制和瓦解土耳其国内反抗帝国主义的力量,在英国的提议下,条约中第62条款计划将来在安纳托利亚南部的库尔德人聚居地建立一个自治或者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国家,同时规定摩苏尔省的库尔德人待时机成熟可以选择加入未来的库尔德斯坦。
《色佛尔条约》的不公平条约
英国之所以坚持在《色佛尔条约》中加入支持库尔德人自治(独立)的条款,是因为英国认为在由其委任统治的美索不达米亚成为一个国家之前,一个自治或者独立的库尔德斯坦能够成为民族主义者领导下的土耳其与英国的委任统治地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虽然《色佛尔条约》是国际上目前唯一的有关承认库尔德斯坦自治或者独立的文件,且被后来的库尔德独立主义者作为法律依据,但是这一意义不应被夸大。
首先,条约中计划成立的库尔德斯坦概念比较笼统,只是提到其大致位置在安纳托利亚南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范围。此外,关于库尔德斯坦成立的时间,条约中也只是模糊的表述为“在适当时机”。虽然条约规定摩苏尔省的库尔德人待时机成熟可以选择加入未来的独立库尔德斯坦,但是英国也不愿将其控制的石油丰富的摩苏尔省纳入自治(独立)的库尔德斯坦。
其次,虽然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有成立库尔德斯坦的设想,但是在协约国内部,围绕将来库尔德斯坦的控制权,英、法、意等国勾心斗角,矛盾丛生,难以达成妥协。再次,一些库尔德人,特别是安纳托利亚东南部的库尔德部落民对库尔德精英分子所热衷的独立事业并不积极,他们更愿意与拥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土耳其人团结一致。在面对协约国的入侵时,库尔德人坚定地与土耳其人站在同一战线,并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同时,摩苏尔省的库尔德人也不满英国人披着“委任统治”外衣下的殖民统治。再加上凯末尔领导下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因此,英国组建包括安纳托利亚南部和摩苏尔省在内的“库尔德斯坦”计划很难实现。
土耳其人民的觉醒
根据《色佛尔条约》,土耳其大约4/5的领土被分割给英国、法国和希腊等,同时土耳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主权也丧失殆尽。陶菲克对色佛尔条约极为不满,认为这个条约就像是对奥斯曼帝国的死亡宣判。陶菲克拒绝继续参加巴黎和会的讨论以示抗议,奥斯曼帝国政府于是召回陶菲克,改派时任首相菲利特帕夏率团赴巴黎继续和谈。
同年7月22日,菲利特帕夏把与协约国达成的《色佛尔条约》等协定带回了土耳其,素丹穆罕穆德六世(MuhammadVI)随即召开内阁会议对此进行商讨,在奥斯曼帝国高层的压力下,这些协定获得通过。年8月10日,奥斯曼帝国首相菲利特帕夏与另外三名奥斯曼帝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的色佛尔与协约国代表签订了《色佛尔条约》。随着条约的签署,土耳其人民对伊斯坦布尔素丹政府彻底失望,转而开始自发的组织救亡图存运动。
一战后列强的瓜分及土耳其民族主义的觉醒
早在年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的代表英国签署《穆德罗斯停战协定》后,协约国列强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掠夺奥斯曼帝国领土,希腊军队也在英国的支持下在伊兹密特登陆后向土耳其的心脏地带安纳托利亚发起进攻,并于年5月占领了伊兹米尔。亚美尼亚和法国此时也趁火打劫,进犯奥斯曼土耳其领土。
土耳其民族主义者不愿看到国家一步步被肢解被瓜分的局面,于是在各地纷纷成立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组织并开展抗击外敌的游击战争,而凯末尔由于其崇高的威望和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快成为了土耳其民族主义抵抗运动的领导者。在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游说和压力下,年底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了新议会的选举,奥斯曼帝国政府政府本想利用这次选举打击安纳托利亚土耳其民族主义抵抗运动,挽回自己在全国政治中的颓势。但在之后的众议院选举中,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及其同情者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新成立的议会制定了一个饱含民族主义性质的文件——《国民公约》(TheNationalPact)。
民族主义觉醒
年1月28日,新当选的议员投票通过了《国民公约》并于2月17日将这一结果告知民众。《国民公约》大致内容如下:“奥斯曼帝国在停战协议签署之前被外国人占领的领土和阿拉伯人占多数领土的命运应该由当地的全体公民公投决定。停战协定签署之后的由奥斯曼帝国管理的其他地区的人们要团结起来,相互尊重,保护我们的国家,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反对一切外界强加的阻碍土耳其经济、司法和财政独立自主的不平等协定和条约”。
这一被称作“新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公约清楚地表明在停战协定签署之前没有被外国占领的且主体民族不是阿拉伯人的地区仍是土耳其的一部分。考虑到摩苏尔省是由英军在停战协定签署一周后武力强行占领的,所以根据《国民公约》,摩苏尔也被视为土耳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人对土耳其新议会发布的《国民公约》感到十分不悦,年3月16日,英国在伊斯坦布尔进行戒严,警察进入议会逮捕了数名议会领导人。
在3月18日,议会被宣布解散,萨利赫内阁被达马特·费里特内阁所取代。费里特内阁成了协约国占领者的傀儡并开始疯狂镇压报复土耳其民族主义者,费里特内阁成立的当天就以素丹的名义宣布剥夺凯末尔的军职并且在没有经过法庭审判的情况下判处凯末尔等其他民族主义者的死刑。然而,素丹政府的迫害与列强对安纳托利亚的蚕食却加强了凯末尔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
年3月19日,在接到死刑宣判后的凯末尔对奥斯曼帝国政府极度失望,并宣布不承认伊斯坦布尔的新议会并称将在安卡拉成立新的权力机构——大国民议会(TheGrandNationalAssembly)。年4月23日,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正式开幕,共有从伊斯坦布尔逃出来的前议会议员和其他从各地选出来的名代表,凯末尔当之无愧地被选为大国民议会的第一任主席兼新政府首脑,这标志着凯末尔领导的民族解放政权与奥斯曼帝国素丹政府的彻底决裂。
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及《穆达尼亚停战协定》的签署
在《色佛尔条约》签订后不久,列强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以武力来履行自己的“权益”,就连土耳其的心脏地带安纳托利亚也处于协约国列强的包围之中。此时,希腊军队在安纳托利亚西部与土耳其军队进行鏖战,意大利军队占领了土耳其南部城市安塔利亚,在基里基亚到叙利亚这段边境上土耳其军队与法国军队在战斗。在民族危亡之际,土耳其人在凯末尔领导下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并分别于年1月和3月在伊诺努战役中两次击败希腊军队。
年7月,不甘失败的希腊军队再度发动进攻,但在萨卡里亚河战役中再次受挫。在年土耳其赢得伊诺努战役的第一次胜利后,协约国列强第一次意识到他们之前低估了土耳其人民的反抗力量,并开始设想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进行谈判,争取以小的让步让土耳其放弃武力抵抗从而接受《色佛尔条约》。此外,当时的社会主义俄国有意拉拢土耳其。为了防止土耳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将其争取到西方阵营作为应对苏维埃俄国威胁的桥头堡,是协约国列强放弃强迫土耳其接受如此苛刻条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情况下,年2月21到3月12期间,协约国与土耳其安拉卡政府的代表在伦敦举行了一场会议,在会议上协约国试图说服安拉卡政府的代表在《色佛尔条约》这一问题上与伊斯坦布尔素丹政府保持一致。这场会议由于双方都不愿意妥协和安卡拉政府代表拒绝协约国列强基于《色佛尔条约》的任何谈判不欢而散。这时,同样面临列强敌视与包围的苏俄政府在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不断向土耳其安卡拉政府示好,双方关系迅速升温,不但互派大使和代表团进行多次磋商,而且苏俄在土耳其独立战争中为其提供了大量资金与武器支持。
年3月16日,苏俄与土耳其的安卡拉政府代表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苏土友好条约》。苏俄在政治与物质上的支持使土耳其避免了奥斯曼帝国腹部受敌的困境,也大大加快了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进程。在年3月第二次伊诺努战役取得胜利后,士气高涨的土耳其军队开始主动出击。9月13日,土耳其军队萨卡利亚战役中大败希腊军队,将希腊军队完全驱逐出了安纳托利亚。此后,外国政府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与安卡拉政府单独商议和谈事宜。
年10月20日,在土耳其取得萨卡利亚战役的胜利后,法国与安卡拉政府签署了停战条约,这一条约使得法国成为第一个承认土耳其大国民议会的协约国国家,此外,法国放弃了在《色佛尔条约》上的签字,并且承认了土耳其颁布的《国民公约》。条约签署后,法国军队开始从安纳托利亚地区撤退,并把剩余的军事物资交给了土耳其军队。由于与法国关系改善,土耳其得以将其军队从南部与西部调遣到此时进行的希土战争前线。随后意大利也退出了武装干涉,这些都加快了希腊与土耳其的战争进程。
《穆达尼亚停战协定》的签署
法国的撤军和希腊军队的溃败使得英国的处境不妙,因为英国还没做好与土耳其同时在达达尼尔与伊拉克同时进行战争的军事准备,再加上当时伊拉克不满英国当局的统治而发动起义,英国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统治已被起义所动摇。而凯末尔这时同样不相信苏俄能够真正地无私帮助土耳其对抗英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土双方选择了谈判而不是兵戎相见。
面对希腊军队的失败,英国人非常失望,英国内阁决定不再在财政和武器上支持希腊并强迫希腊将军队撤退到色雷斯马里查河之外,希腊的撤军使得土耳其与英国的停战谈判得以顺利进行,年10月11日,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与土耳其在马尔马拉海的穆达尼亚港签订了《穆达尼亚停战协定》。停战协定规定希腊与土耳其两国立即停战;协约国同意土耳其恢复对伊斯坦布尔、色雷斯和海峡的控制,并且同意在近期针对土耳其问题专门召开一次和会。
协定的签署对土耳其民主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不仅因为它是英国、法国、希腊三个协约国占领国与安卡拉政府在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占领地区的第一次谈判,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一战后协约国列强瓜分肢解土耳其的企图,这使得《色佛尔条约》成了一纸空文。土耳其不仅通过军事胜利迫使列强承认了其在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和海峡地区的主权并同意解除对这些地区的军事占领,同时,即使此时英军支持下的伊拉克控制着摩苏尔省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在《国民公约》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石油潜力和战略价值,新生的土耳其国家仍然坚持摩苏尔省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打乱了英国对摩苏尔省的控制与安排的计划,意味着在摩苏尔问题上英国不得不重新与土耳其进行谈判。
《洛桑条约》的签署及土耳其在洛桑会议上妥协的原因
大国民议会拒绝了寇松提出的条约草案,因为它与《国民公约》相抵触。在此时,协约国通知安卡拉政府继续参加会议,大国民议会也决定重新与协约国进行谈判。由于土耳其在摩苏尔的武力行动和拉拢美国对抗英法的计划失败,势单力薄的土耳其不得不接受洛桑会议第一阶段所达成的协议,在年3月7日,大国民议会单方面制定了和平条约并递交给了协约国政府。
这个条约以废除无条件投降条约、延期摩苏尔问题、放弃土耳其对西色雷斯地区的声索并接受会议第一阶段所有决定为基础。洛桑会议第二阶段将于年4月23日在洛桑召开。这时,英国驻德国大使朗博尔德(HoraceRumbold)替代寇松担任英国谈判代表。在年7月24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后,《洛桑条约》签署。
土耳其在洛桑会议上妥协的原因
土耳其之所以在洛桑会议上没能成功解决摩苏尔问题,最终不得不听从英国的建议将此问题延期解决,是因为土耳其在摩苏尔问题上的选项是大为受限的,土耳其是有可能使用武力的且当时土耳其的军队甚至已经做好了对摩苏尔省发动攻击的准备。但是土耳其人民已经厌倦了进行了多年的战争,急切期盼着凯末尔领导下的国家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和平。
在这次洛桑会议上,协约国正式承认了土耳其的独立和主权,土耳其不愿冒着丢掉既得利益的风险选择在独立战争刚结束时又在摩苏尔问题上与西方重开战端,如果与英国进行开战,其他国家,如意大利和希腊也会如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安纳托利亚发动进攻,土耳其将不可避免的失败,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独立的局面或许将化为乌有。只要摩苏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土耳其就很难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
在权衡利弊之后土耳其决定作出让步,接受洛桑条约以及其第三条款对摩苏尔问题所作的规定,同意在九个月内与英国就此问题进行双边谈判,如果双方没有达成一致将由协约国将就此问题进行最终裁决。也就是说,《洛桑条约》的成功签署一定程度上是以土耳其在摩苏尔问题上的让步换来的。
结语
当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以后,英土双方围绕摩苏尔问题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谈判。英土双方的谈判之所以那么曲折,是由于双方在摩苏尔问题上都互不相让,同时又不愿诉诸战争。但是土耳其最终还是选择了在这一问题上妥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土耳其亟需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与国际环境来进行改革与建设。其次,英国是世界一流大国,不论是在国际影响力还是军事实力方面土耳其都无法与其角力。
最后,英国在谈判中给予土耳其一定的经济利益。摩苏尔问题之所以最终以对英国有利的方式解决,究其根本原因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所决定的。摩苏尔问题虽然在年得到解决,但是其对中东地缘政治的影响却一直持续到当今。在目前的中东乱局中,不论是在伊拉克库尔德人问题,还是在土耳其与伊拉克等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中都能看到摩苏尔问题的影子。可以说,通过回顾摩苏尔问题可以更好地来理解与分析当前的中东局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