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进入第40天,默克尔终于发声了,
俄乌战争进入第40天,默克尔终于发声了,普京迎来好消息
俄乌战争持续至今,已经来到了第40天,却丝毫看不到要握手言和、签署停火协议的迹象,谈判桌上的互相示好,似乎只是基辅与莫斯科的缓兵之计。
泽连斯基想要的,是尽可能地拖延时间,因为美欧北约提供的很多武器,还没有抵达乌克兰。还有就是,时间拖得越久,局势对乌克兰就越有利,毕竟乌克兰背后站着整个北约,俄罗斯却是在孤军奋战。
普京想要的,是边打边谈,以打促谈,否则俄罗斯很难迫使乌克兰低头。
这段时间,西方国家围绕俄乌冲突的表态,几乎都是冲着谴责俄罗斯、支持乌克兰去的,少有国家会替俄罗斯发声,除了匈牙利。
千等万等,普京终于等来了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和施罗德的发声。
4日,默克尔发言人在德国表示,默克尔支持在年参与北约峰会时的决定。
当时,默克尔与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一致认为,不能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时隔14年,俄乌交战之际,默克尔再次为自己的选择辩护,并没有因为形势所迫改变立场,的确不容易。
默克尔发言人还强调,默克尔支持国际社会为结束俄乌冲突所做的一切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媒体没有强调“默克尔公开谴责普京”。
对普京来说,这的确是好消息,默克尔是执掌德国长达16年的铁娘子,同样是普京的好朋友,两人曾经携手解决过很多问题。俄乌之战打响后,德国与欧盟的选择是严厉谴责、制裁俄罗斯,默克尔虽然没有替俄罗斯说话,但也不至于跟着马克龙和朔尔茨各种讽刺俄罗斯。
不少观点认为,如果默克尔愿意出面调停冲突,俄乌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性,会比埃尔多安调停的结果更高。
与默克尔一样,施罗德也选择了保持冷静。英国《独立报》透露,因为施罗德拒绝远离俄罗斯企业、不愿与普京断绝关系等原因,在德国,施罗德已经受到了指责。
在土耳其时,施罗德曾答应泽连斯基的邀请,主动致电普京心腹,表示想与普京当面交流,随后,普京出动专机、特意去土耳其将施罗德接到了莫斯科,两人当晚就进行了沟通。
当然,从结果来看,施罗德没有斡旋成功,因为这件事,一开始毫不知情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对施罗德感到颇为不满。
施罗德与默克尔时代,俄德关系比现在好很多,“北溪2”之所以能完工,离不开施罗德的奔波忙碌,也离不开默克尔的坚定意志。但在当下,这条从俄罗斯通往德国的能源管道,却被朔尔茨叫停了。
根据普京签署的法令,欧盟必须使用卢布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但德国意大利都不愿意这么做。现在的德国,正面临着天然气价格大涨、民众生活受到影响的困局。对施罗德与默克尔来说,这是不想看到的场景。
拜登挑起俄乌冲突的时间节点,恰好在默克尔告别德国政坛之后,拜登或许知道,以默克尔的经验和谋略,美国挑拨离间的那些伎俩,可能不会成功。
说到底,默克尔在德国和欧盟的影响力,要比朔尔茨更强,十多年来没少调停欧盟内部分歧,缓和俄欧之间的冲突。
就现在来看,调停俄乌冲突的时机还没到,俄乌都憋着一股怒气,都认为还有的打。等到双方有意签署停火协议的时候,默克尔出面调停冲突,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退出政坛之际,默克尔就曾表示,不会重返政坛,联合国此前邀请默克尔重出江湖,也被拒绝了。从某种程度上说,默克尔已经厌倦了纷争,沉默了这么长时间,突然在4日发声,的确有些出人意料。
至于默克尔会不会出面斡旋冲突,暂时还是未知数,且拭目以待。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