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研究评11月外储数据汇率预期稳定,资
来源:金融界
核心观点
11月份外储规模环比增加48亿美元,主要原因:一是美债收益率降低,外储持有的美债价格上涨,约使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4亿美元,加上应计利息收入约31亿美元,共使外储增加45亿美元;二是美元指数回升,我国外储中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贬值,汇率折算造成的汇兑损失在亿美元左右;三是包括银行结售汇、国内经济主体用汇需求和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等在内的交易因素,预计使外汇储备增加亿美元左右。
正文
事件:年1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较10月末增加4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亿美元(见图1)。以SDR计,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24亿SDR,较上月增加亿SDR。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料,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1)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2)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3)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它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反之亦然”。
除了上述因素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境外机构持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金融资产,境外机构人民币资产配置的变动,也将影响国内外汇储备的波动。
综上,我们将外汇储备变动额分解为两大类因素,一是由于经济主体的交易行为导致外汇储备的变动,具体包括银行结售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国内经济主体用汇需求和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二是受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变动影响导致的外汇储备变动。
一、非交易因素:预计使外储减少亿美元左右
一是美债收益率走低,估值上升,致外储增加45亿美元左右。年9月份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亿美元,约占外储规模的三分之一,美国国债价格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重要影响。引起美国国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利率,年11月末美国1年期以上国债收益率环比约降低0.04%,美国国债价格上涨,预计使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4亿美元(见图2)。此外,还应加上11月份美国国债的应计利息收入,预计在31亿美元左右。两项相加,共导致外储增加约45亿美元。
二是美元指数回升,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贬值,汇率折算造成的汇兑损失在亿美元左右。10月末、11月末美元指数分别为94.14和95.90,环比提高1.87%(见图3)。通过估算,11月份美元升值导致非美元资产兑换为美元时产生汇兑损失亿美元左右。
二、交易因素:预计使外储增加亿美元左右
一是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规模变动,预计使外储规模增加50亿美元左右。疫后境外机构加速配置人民币资产,引发外储规模变动。其中对银行间债券和股票的配置较为积极,如10月份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环比增加80亿元(见图4),折合12亿美元,预计11月保持增配趋势;同时11月份北向资金持有股票规模环比增加亿元(见图5),折合29亿美元。预计境外机构资产配置效应使11月外储增加50亿美元左右。
二是疫情不确定性叠加全球金融风险加大,人民币需求增加,预计结售汇顺差提高至亿美元左右。从短期看,影响我国企业和居民银行结售汇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通过比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企业居民的银行结售汇差额的历史数据,发现人民币升值趋势越明显,银行结售汇顺差越大(见图6)。11月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10月末的6.降至6.,在美元指数大幅上行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95%(见图7)。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背离,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修复情况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外贸部门持续高景气,经济增长潜力较强。特别是当前变种病毒威胁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通胀压力加大背景下,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较大,如美元兑土耳其里拉汇率已较年末提高%以上,而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具备基础,需求大幅提升。因此预计11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较上月有所增加,在亿美元左右。
三是外汇市场供求平衡,汇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央行干预动因不强。从跨境资金流动看,11月份外汇市场的高频监测指标显示,国内外汇市场对美元需求略小于供给(见图8),供求平衡性较好,央行干预动因不强。在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和汇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预计10月份央行为满足市场主体用汇需求等而损耗的外汇储备保持稳定,在50亿美元左右。
综上三方面因素,预计交易因素引起外汇储备增加亿美元左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