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美联储10年来首次降息背后秘密

美联储降息

美联储上次降息要追溯到年12月,此后美联储逐渐对货币政策进行修正,货币政策退出宽松,于年12月宣布加息25个基点,美联储进入有序加息周期。进入年,美联储按下加息暂停键,使基准利率保持在2.25%至2.5%的范围内。9年年77月底,美联储宣布降息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十年以来的首次降息,也标志着从5年启动的本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告一段落。

(一)美联储七月议息会议降息

7月议息会议结束,美联储宣布三大货币政策调整举措:

第一,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BP,目标区间调整为2%-2.25%。本次议息会议前,受美国PMI、通胀数据疲软、联储官员多次鸽派发言影响,市场普遍7月美联储降息50BP。

第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从2.35%下调至2.10%;

第三,自88月月1日起结束缩表。此前,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曾宣布将于年9月底结束缩表,并用到期MBS的资金购买美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讲话,整体表态超预期偏鹰,具体内容包括:

(1)7月美联储降息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通胀持续低于预期;二是经济基本面有所恶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行;三是世界经济疲软,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增加。

(2)本次降息仅是“保险式降息”及中周期调整(mid-cycleadjustment),旨在防范下行风险,当前美国经济有韧性,基本面依然向好,美联储并未开启漫长的降息周期,尽管有可能会再次安排降息,但仍有可能在认为合适的时间进行加息。

降息预期被打压,年内再度加息预期升温,美股及黄金快速下跌,美元指数拉升。新闻发布会结束后,CME期货隐含年内加息概率提高,12月重新加息1次概率达18.8%。美元指数直线拉升至98.57,创逾年5月以来新高。美国三大股指均跌超1%,其中,道指、标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收跌1.23%、1.09%和1.19%,道指和标普指数创年5月3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二)全球央行降息潮

年初至今全球已有22个国家宣布降息,其中印度央行和牙买加央行已连续三次降息,土耳其央行降息幅度最大,一次就降了个基点。

今年5月8日,新西兰联储开始降息25个基点至1.5%的水平。这是该国自年11月来的首次降息,并创下其有史以来的最低基准利率。这一举措也被部分人视作是打响全球降息潮的第一枪。

在新西兰降息的同一周内,马来西亚、菲律宾两家新兴市场央行也先后开始了放松货币政策的脚步:马来西亚央行将隔夜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菲律宾央行则把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5%,为年以来首次降息。

6月4日,澳洲联储也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25%,为历史最低水平,此次降息是澳洲联储年8月来首次降息。

6月6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5.75%,为年内的第三次降息。

7月18日,韩国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同时,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2.5%下调为2.2%。这是韩国央行时隔3年以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当地时间7月26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7.25%,这也是一年来的最低水平。

7月还有印尼央行、南非央行、乌克兰央行、土耳其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另外,当地时间7月25日,欧洲中央银行也召开货币政策会议,预期关键利率至少到年上半年将“保持或低于当前水平”。这是自年6月以来,欧洲央行首次在货币政策声明中明确释放可能降息的信号。分析机构预计,欧洲央行将在9月份降息10到20个基点,同时将重启量化宽松措施。

(三)中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针对国内外市场对中国降息预期再升温的情况,央行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还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机制的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坚持以我为主,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和运用的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同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性,降低融资实际利率。

总结而言,国内货币政策主要还是依据国内情况而定,当前我国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处在利率走廊下限附近,仍将维持合理充裕,但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不大,未来货币政策的重点非直接降息,而是通过“利率并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引导银行贷款报价利率更加市场化、达到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目的。

1、利率走廊

(1)利率走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设定和变动自己的存贷款利率(利率差为走廊宽度),实现对同业拆借利率的调节和控制。

(2)利率走廊的上限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下限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利率,中间为中央银行调控的目标,即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会在中央银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之间浮动,由这一上下限所确定的利率浮动空间便是利率走廊。

(3)通过这种方法将直接管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将市场利率水平控制在自己的期望水平之内。

1、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

(1)从金融市场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转变主要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美联储坚定的加息态度在年10-12月美股市场暴跌后转为年初不加息,并在资产价格充分计价降息预期后,于年5月以来明确表达降息意愿,表明货币政策态度转变的关切点之一在于控制市场预期、稳定资本市场价格、防止金融市场大幅波动。若股票市场再度持续暴跌,则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2)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当前美国经济边际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增加,叠加货币政策空间相对有限,货币政策对下行风险更为敏感。

当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区间2%-2.25%,已相对处于历史低点,美国经济一旦衰退,美联储降息空间有限。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更加敏感,采取“预防式降息”对冲可能的下行风险。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增加,若全球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世界经济加速回落,则美国经济放缓压力或将进一步上升,促使美联储降息。

2、美联储独立性的意义及独立性下降的后果

(1)美联储独立性的意义

美联储货币政策主要以实现充分就业和2%通胀的双重目标为主,而非刺激经济增速或缩小债务赤字或干预美元汇率。美联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意义在于避免政府单纯为了追求经济高增长而实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多流动性推升通胀和资产泡沫,从而损伤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以及避免“公共债务货币化”威胁到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安全。

(2)美联储独立性下降的后果

首先,美联储独立性的下降会增加市场预期管理的难度,加大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可是,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联储新的利率调控机制尚不完善,联邦基金利率如果不是市场化交易的结果,美联储犯错的概率很可能增加。市场也难以形成一致的、稳定的货币政策预期,对全球长期的金融稳定不利。

其次,美联储在当前经济周期时点再度施以激进的货币宽松势必推升资产泡沫至新高。人口老龄化、债务去杠杆、贸易保护等结构性因素才是抑制通胀预期上行的主要原因,这并不能简单地靠降息化解。当利率长期保持低位反而会形成“低利率、低通胀”的预期漩涡。更低的利率预期导致更多投资和消费被推迟,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刺激债务融资扩张、股票回购盛行、杠杆投资攀升,催生资产价格进一步膨胀。

最后,低通胀背景下美联储独立性下降似乎不会受到太多指责,但当下一轮危机到来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空间将极为有限。未来2-3年美联储的货币宽松形式已经濒临极限。

长期加杠杆带来的资产繁荣为下一次金融危机埋下隐患,而过早的货币宽松也增加市场对美联储未来应对经济下行中刺激政策的不信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7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