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荣梓杉的演技,被糟践了吗

《外太空的莫扎特》这部片,我知道评价不咋地。

当时铺天盖地的差评,扒姐还以为是一种跟风,心想黄渤、荣梓杉总不至于差成什么样。

然而我怎么也没想到,竟会无聊摆烂到这种程度。

《外太空的莫扎特》的这种烂,不是《逐梦演艺圈》的那种烂。

《逐梦》的烂,是摆在明面的,是你明知道是狗屎还非得尝尝,是谁看谁活该自作孽不可活那种烂。

而《外太空的莫扎特》呢,是从食材到烹饪方式、到摆盘甚至灯光,都给你一种“我应该试试”的感觉,等你吃几口才反应过来这tm就是一盘狗屎,并不是螺蛳粉的……那种烂。

属于精心炮制的恶意。

我可能是耗费了本年度最没有意义的分钟——是的它还这么长。

看到半小时以后我已经非常明确这是狗屎了,但是一种犯贱的念头促使我继续,想知道它到底能烂到什么程度。

当然了,如果你想看到那种意料之外的烂,本片也是看不到的。

因为所有的烂呢,都还TM的很常规很无聊,从情节到笑点,每一步都能让你精准预测到。

荣梓杉逃跑的时候,看到cos社我就想,不会穿女装吧。

小胖子被惩罚的时候,我想总不会还穿女装吧。

因为导演陈思诚,他就是非常热爱这种特别低级的搞笑手段啊。

刚看的时候毕竟是刘昊然还能忍,可是一而再再而三,不仅不好笑而且很恶心。

荣梓杉对小胖子说,你已经打我49次了,再打一次我就让你好看!

然后小胖子变身美少女了。

于是前面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就一笔勾销,大家哈哈哈哈就算过去了。

是不是和唐探3里电梯情节异曲同工,因为被吓到,就可以胡乱揍一个完全无辜的小护士一顿,大家也都通体舒泰地走开了。

陈导也不是第一次这么不知所云了。

如果只有这些细节,还不至于如此膈应。

主要因为全篇你能看到无数熟悉的桥段画面和构思,在原来的作品里它们都很好,甚至是点睛之笔,但是挪到本片来之后,全部都无趣至极。

就像之前说过的包贝尔拍电影,能把人家的精华全都变成糟粕,这里的陈思诚也是一样。

本片的主干能让你想到ET和长江七号,但中间琐碎的梗都十分眼熟。

踢足球26:0是不是《少林足球》?

学长无厘头的发明是不是《大内密探零零发》?

烤鸡翅那里周星驰的影子不要太明显……

还有,“放开那个娃娃”……

校园霸凌者,油腻学长,都是俗掉渣的烂梗,设置几乎和《长江七号》一模一样,还能想到一点夏洛特烦恼的影子。

可是这样的外形、表情和动作,除了周星驰,别人最好不要尝试。

就算是鲜嫩的年轻人,也能溅出五斤油来。

让学长出丑的方式是暴露他的秃头,还有扒掉他的裤子,让他夹着腿走路……

陈思诚眼中这可能是百试百灵的经典搞笑桥段。

父亲自己不顾实际非要买钢琴逼迫孩子学习,随心所欲想一出是一出,却埋怨离婚的妈妈是嫌贫爱富,这才是导演的真实心声吧。

然而爸爸强装有钱人充门面,就属于用心良苦。

再说最关键的莫扎特,本来丧丧的样子确实还有几分可爱的。

和荣梓杉眉眼也确实有几分相似。

但当它活过来的时候,我受到了重大惊吓!

这就是鬼节的氛围吗?!

我们回忆一下《长江七号》里的七仔,虽然我当年也没觉得多么可爱,至少它,不可怕吧?

七仔是小朋友喜欢的那种丑萌,然而熊猫莫扎特,它根本就是陈思诚的脸建模的吧??

从陈思诚的自恋程度看,这完全有可能。

陈思诚显然还想把这个熊猫当哆啦A梦那样变成一个IP,开发周边各种卖,至少像七仔那样风靡一阵子。

可是大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缺油。

我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荣梓杉看起来那么别扭。

除了台词含糊,表情僵硬之外,一定还有什么不对劲。

当看到小孩为踢足球的情节,老师眼镜几次被踢断的情节而嘎嘎笑的时候,我有点悟了。

尬演不是问题,关键是,荣梓杉太大了。

《长江七号》里的小狄是小学生,可是荣梓杉演的任小天,无论是初中生的身份,还是他人高马大的外形,都大到不足以让人信服。

10岁以下小学生的童心,和初中生的童心,根本是两码事。

孩子何其无辜,为什么要被这样的人安排童心。

(7月15日,啊冥冥之中~)

《隐秘的角落》里是初中生的故事,繁重的课业和青春期的不安,加上初步接触社会都很合适。我感觉如果朱朝阳像荣梓杉现在这么高,估计也有点违和。

而说到初中生,本片最大败笔也就在这里。

本来是想说一个教育鸡汤,也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那些说教,甚至每一步安排,每个人物的设置,都精准地套进最刻板的印象里。

开场里一栋楼每一层的小孩都在学特长,从各种中西乐器到传统曲艺戏曲还有歌剧,这显然是为了反映家长们普遍望子成龙不切实际。

可是为了让主角重点突出,不惜让他们都有大病。

黄渤演的男主爸爸,让孩子弹钢琴简直脱离了基本逻辑。

他的意识里只有弹钢琴变成郎朗才能站在世界中央,其他都是狗屁。

孩子希望他科学一点,他说玩音乐靠的是灵魂不是科学。

但是提到他自己曾经热爱的摇滚时,他又说摇滚有灵魂没市场。

哈?

你想要的到底是音乐还是灵魂,还是市场?

再说了古典音乐高雅艺术市场是有多好,除了郎朗还有几个,真说想要市场的话我觉得逼着孩子学点才艺当爱豆还合理一点。

看北京父母鸡娃是很可怕的事,补习班的名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补不到,并且小孩很多都是功课优越之外多种才艺齐头并进,卷到怀疑人生。

而像片中这位爸爸一样,基本不问功课,光逼着弹琴,饭后只给半小时就要听到琴声响起……我就觉得编剧是不是缺点实际生活体验。

不关心功课只在乎才艺,也不是没可能,比如你才艺特别牛逼的,临近大赛了就可能相对放松学业。

可是孩子钢琴有那么好吗?钢琴应该是国内卷得最厉害的乐器门类,不说小学生拿下十级的比比皆是,演奏级别也不是特别稀奇。

可是八年级了,弹琴了8年了,弹个《土耳其进行曲》都费劲,家长还觉得郎朗只是个小目标。

我特意问了一下身边钢琴专业的小朋友,他开始还政治正确地说,啊没啥啊,几岁会弹都可以,只要弹得好听就优秀blablabla~~

后来我说我在看《外太空的莫扎特》,他忽然画风一转说,嗯学8年还不会这个,可以考虑放弃。

另外,不重视功课,就也有可能是北京(部分)孩子的privilege,学习随便搞搞就能轻松成功。

但是话又说回来,众所周知北京上海这里初中才是炼狱,为了考高中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结果你拍一个钢琴基本入门水准的初中孩子,天天只搞艺术,还郎朗……

而且这个家庭看起来也没到可以不在乎学习的程度。

你可以说喜剧不用这么较真,但你反正都把父亲拍得像有大病,要求孩子功课艺术两手抓,门门都要拔尖,不是更能突出他根本只是逼孩子继承梦想的人设?

喜剧要不要在意这种生活常识?不一定,但这些情节直接关系到后面的转折。

前面说过了,一个练琴8年还只停留在《小星星》级别的琴童,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去大自然里逛一逛,靠几句“忘掉音符忘掉谱子”“让它们成为你的朋友”这样的特别俗套特别离谱的鸡汤,啪叽就一下打通任督二脉。

(有一说一,有不少画面很好看,但也仅此而已。)

都并不是忽然悟性高了,进步神速,很快就弹得很不错这种,而是并没有练习多久,就直接在“乐海杯”钢琴比赛上拿了冠军。

“乐海杯”对应的应该是“星海杯”吧,是国内少年儿童钢琴最高级别比赛,郎朗11岁的时候得到的是甲组(15岁以下)冠军。

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比赛什么水平,男主就这么水着拿下了,弹琴的不弹琴的都沉默了。

连漫画里的钢琴天才野田妹还要练习很多很多次呢!

更过分的是,拿下星海冠军,央音破格录取,人家还不想去~~

不关孩子的事,本来就说好的自由选择,是整个情节太扯淡了。

可能是真琴童会骂街的程度。

而父亲原来那么疯魔,完全不考虑任何孩子的真正爱好,一门心思只想让孩子帮自己实现梦想,虽然这个梦想的来源也特别无语。

可是到最后看到孩子的泪痕,听到自己老爹一模一样的家长语录,忽然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荒谬,成了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这说明什么问题?

要破解这种鸡娃难题,只能靠外星人消除记忆。

反而是小胖子父子,还能感受到一点合理的温情。

我感觉前面分析这么多道理,可能都还太磨叽。

本片的烂,是不需要你分析逻辑的那种,是直观的,兜头一棒的烂。

即使只从庸俗的桥段上,尴尬的表演上,都会为参与演出的黄渤范伟他们感到不值。

一般主创,集中无数熟悉的桥段放在一起,会被称为“大杂烩”或者“乱炖”,而乱炖是能吃的,有时候还意外真香。

本片这种程度只配叫做“泔水大电影”。

而陈思诚导演显然对自己的泔水得意无比,中间黄渤看的电视上放的是唐探,还不忘记致敬“五大灵童”呢。

片名叫《外太空的莫扎特》,但是它成功侮辱了太空,外星人和莫扎特。

不是出现几首莫扎特名曲就能叫音乐电影,也不是找几个很僵硬的小孩表现叛逆就能体现青春期,至于外太空……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

我还期待姚晨会是真的外星反派boss呢,结果??

最可怕的是,在片尾发现居然还有续集……

还三部曲,还“外太空宇宙”??

救救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9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