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许子东为什么100年了,鲁迅讲的话就

年6月15日晚上,许子东在北京的一场活动上,谈起了他最近重读鲁迅作品的感受。

“一百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我太惊讶了,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可以写出一句话等于在评论你今天的报纸。我们做这一行的责无旁贷,这是我们的专业知识,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五四’一百年,我们必须要有所回顾、有所反思。”许子东在现场说道。

许子东的本行是学者,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和香港文学。他现在是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郁达夫新论》《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许子东讲稿》(三卷)等。

他出名甚早,29岁时就因《郁达夫新论》一书被华东师范大学“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中国大学里中文系最年轻的副教授。那时,他和黄子平、赵园、陈平原、王晓明、程德培等被称为“八十年代青年评论家”的代表。这些人现在都成了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回忆称:“子东先生是八十年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最早从浪漫主义切入写郁达夫,率先从文学体验,从一种个人气质、作家精神气韵中捕捉到一种新的主题,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那时候研究的一个新路径。这点非常了不起,是他最早八十年代对文学的贡献。”

许子东这一代知识分子大多深受鲁迅影响。从现实原因来说,当时鲁迅是为数不多可供他们系统阅读的作家,而且地位一直很高,也一直“正确”。从许子东个人角度而言,他读鲁迅时正在下乡插队,自称鲁迅在五个大问题上敲打了他年轻的世界观——古今、中外、上下、男女,以及个人与世界。而现在他重读鲁迅,觉得在重读自己。

许子东的学术研究和其个人经历高度相关,研究中都有自己的影子。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知道许子东多半是因为凤凰卫视的节目《锵锵三人行》。

年,文化人梁文道给许子东打了个电话,说《锵锵三人行》想访问他一次,话题随意,许子东答应了。结果没想到,截至年节目停播,许子东做《锵锵三人行》的嘉宾做了17年,录制期数超过了集,有着较大社会影响力。相比其他组合,他和窦文涛、梁文道三人的聊天可能是最有意思的,所以观众也把他们称之为“铁三角”。

他在书中讲起《新青年》以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分化的时候,还拿这个组合举例半开玩笑地说:“看《锵锵三人行》就知道:梁文道是坐在左边的,他是一个强调平等的人,老是关心弱势群体。我是坐在右边的,是最关心自由价值的,这是个人意愿。窦文涛当然是博爱,他坐在中间,左右兼顾,左右逢源,也左右为难。所以,我们三个人基本上学习法国大革命的三个精神,也分左右。”

年,许子东把自己在媒体上的言论集结成了《越界言论:许子东讲稿(卷三)》一书出版。“‘越界’的意思,一是从学术研究越界到电视传媒,是从学者工作越界到公民议论;二是书中言论很可能挑战、冲击、违反了某些界线。……言论可能‘越界’,因为‘界线’常变,无法也不想迎合,所以能够问心无愧的,也只有不合时宜地‘固执已见’了。”许子东在书中写道。

年5月,许子东去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与老朋友窦文涛、周轶君一起拜访了作家奥尔罕·帕慕克(OrhanPamuk),和他在家中做了场对谈。这也是今年9月开始播出的新节目《锵锵行天下》的一期。

年6月,许子东出版了新书《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这本书源自年9月到12月,他为岭南大学中文系大一学生开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课堂现场录音文字。这门课同时也在互联网平台腾讯直播。

这是许子东一以贯之的思路。无论是节目《锵锵三人行》、《圆桌派》、《见字如面》,还是喜马拉雅和腾讯上的文学课,许子东认为,学术研究可以带来超越学术界的社会影响。这是正常的教师责任。但学者在面对公众时,讲到自己的专业就在这个范畴内发挥自己的专业,不在自己的专业就以公民身份讲常识。

“学术对社会的影响应该在制度层面上有所鼓励、保障。内地也照样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大学里面学术游戏越玩越封闭。很矛盾的一个现象,一方面,社会对大学干预得很厉害,政治挂帅啦、马列工程啦,好像控制得很厉害;但另外一方面,大学里面的人争夺研究项目,学术跟社会很脱节,做的研究项目不要来关心社会。我觉得这个应该从制度层面上把它改变。香港出现这样的变化,简单地说,他们在评审当中加入(学术)对社会的影响,我觉得是一个好事情。”他对《好奇心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6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